在互聯網時代,Wi-Fi如同香蕉视频H在线观看生活中的氧氣一般無處不在。它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無線網絡傳輸協議,承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流量。Wi-Fi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,用於描述不斷發展的802.11協議家族。
而Wi-Fi聯盟是推動Wi-Fi發展的組織,他們通過數字命名法簡化了Wi-Fi名稱,例如Wi-Fi 6對應802.11ax、Wi-Fi 5則是802.11ac、Wi-Fi 4為802.11n。
▲圖片來自歐飛先生
5G的到來,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時代,像自動駕駛、智慧城市、遠程醫療、智能可穿戴等,都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。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這類市場的需求,Wi-Fi聯盟推出了覆蓋距離更廣、功耗更低的Wi-Fi HaLow認證方案。
Wi-Fi HaLow是基於IEEE 802.11ah技術的認證標準,同時也是針對IoT市場量身打造的低功耗Wi-Fi技術。
眾所周知,適用於物聯網的低功耗傳輸標準,還包括ZigBee、Z-Wave、藍牙以及Thread。ZigBee和Z-Wave的缺點在於頻寬較低,並且兩者在設定時的彈性較弱。以ZigBee為例,它無法進行跳頻,在網絡布建時容易受到幹擾。因此,ZigBee不太適合射頻環境不穩定的物聯網或M2M應用(基於特定行業的終端)。而Wi-Fi HaLow單個節點最多連接設備超過8000個,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抗幹擾能力和牆壁穿透性。
至於藍牙,它的缺點在於通訊距離,一般不會超過10米。而Wi-Fi HaLow的最大傳輸距離達到了1000米。
Wi-Fi HaLow開啟智能可穿戴設備新紀元?
作為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的一種,Wi-Fi HaLow低功耗、長距離的特性,除了適用於工業物聯網、無人機、安防監控等領域外,還可以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。
目前,主流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:TWS、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。首先是TWS,消費者在選購TWS耳機前,通常會比較在意耳機的音質、降噪以及續航能力。
為了更好的便攜性,TWS耳機的體積基本上做得都比較小,大概隻有一根大拇指那麽大。在有限的體積下,TWS耳機內部需要塞入很多元器件,包括音頻單元、降噪芯片、電池等。
現在,市麵上絕大多數TWS耳機,單次使用時間基本都能達到5~8個小時。想要進一步提升TWS耳機的續航能力,廠商的做法有兩種:一種是增大電池容量;另一種則是引入快充技術。
雖然增大電池容量並不難,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存在很多問題,比如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,電池的體積也會增大,這樣一來,耳機腔體部分也會變大、變重,不僅犧牲了部分便攜屬性,還會影響耳機的佩戴舒適度。而且,在TWS上加入更多的功能,也會加快電池消耗的速度。
至於引入快充技術,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TWS耳機的續航問題,因為用戶需要將耳機放入充電盒,等待5分鍾後,才可以繼續使用1小時。而Wi-Fi HaLow低功耗的特性有助於改善TWS耳機的續航能力,盡管不難帶來質的提升,但是最起碼要比以前更好一些。
其次是智能手表。以Apple Watch為例,它可以通過e-SIM功能脫離手機獨立運作,而且擁有專門的應用商店,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下載對應的App,這些操作均離不開移動蜂窩數據和Wi-Fi。
傳統Wi-Fi最大的瓶頸在於功耗問題。Wi-Fi HaLow在功耗表現方麵,由於采用了700~900更低的頻率,以及更窄的頻道占用寬度,使得功耗與藍牙、ZigBee等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處於同一水平線上。
也就是說,無論是下載安裝應用還是長時間使用需要聯網的App,支持Wi-Fi HaLow標準的智能手表功耗表現會更低,與之對應的就是續航能力的提升。
最後是智能眼鏡。現在,市麵上比較常見的智能眼鏡有家用或戶外使用兩種類型,前者主要用來影音娛樂,比如看電影、玩遊戲等;後者則更傾向於接打電話和聽歌。
而Wi-Fi HaLow除了低功耗的特性外,還支持遠距離傳輸、多設備連接、更好的穿牆能力以及更強的抗幹擾性。對於家用型智能眼鏡,如果路由器位於客廳,在房間內使用時,WiFi連接性會變差。再加上如果家裏不止你一人,路由器又不支持Wi-Fi 6的情況下,使用智能眼鏡可能會因為網絡擁堵問題影響用戶體驗。如果家用型智能眼鏡支持Wi-Fi HaLow標準,上述問題或許都能得到解決。
對於像華為Eyewear這類戶外使用的智能眼鏡而言,其最大的問題在於網絡連接的穩定性。舉個例子,在地鐵、公交等信號複雜的應用場景下,使用戶外型智能眼鏡聽歌時,可能會受到外界信號的幹擾,導致設備經常斷連。相比傳統Wi-Fi和藍牙,Wi-Fi HaLow擁有更強的信號抗幹擾能力,可以大幅降低外接信號對智能眼鏡的幹擾性。
總結
其實,相比智能可穿戴設備,Wi-Fi HaLow更多的作用在於布局AIoT市場。比如智能安防,由於Wi-Fi HaLow最大傳輸距離為1000米,並支持最多1萬台設備同時接入同一連接點,大型商場隻需要在一個位置搭建Wi-Fi HaLow的接入點,即可覆蓋一公裏以內所有支持該標準的監控攝像頭。對於商家來說,布局安防監控成本會更低。
而且Wi-Fi HaLow有助於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體驗,現階段的智能家居,體驗上都不是太好,不是經常斷連,就是受到家裏其他設備的信號幹擾,導致實際使用起來延遲偏高。如果智能家居全部支持Wi-Fi HaLow標準,那麽這些問題可能都會得到解決。
事實上,Wi-Fi HaLow並不是什麽新技術,早在2016年,Wi-Fi聯盟就已經公布了這項標準,隻是沒有廠商願意去跟進,直到2020年,國內珠海泰芯半導體才推出了全球首款基於Wi-Fi Halow標準的量產芯片,但應用場景與普通消費者沒有太多聯係。
說實話,Wi-Fi HaLow在定位上,與Wi-Fi 6多少有些重疊,畢竟室內應用場景,兩者區別並不大。相較之下,Wi-Fi HaLow更適合戶外場景。很顯然,Wi-Fi聯盟在這個時間節點再次宣布該標準,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。
不過,考慮到之前該標準從公布到芯片量產再到商用的進度,廠商們可能沒有那麽跟進並推出相關產品。雖然加入Wi-Fi聯盟的廠商不在少數,包括上遊芯片廠商英特爾、高通等,下遊終端品牌廠商包括微軟、蘋果、華為等,但是Wi-Fi HaLow標準是否會應用於智能可穿戴領域,最終還要看廠商們願不願意,畢竟已經有了“前車之鑒”。
來源:2021-08-24 雷科技
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8963573221128124&wfr=spider&for=pc
文章關鍵詞: Wi-Fi HaLow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摘抄信息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版權聲明:本文係網絡轉載,已標明出處。如需轉載,請點擊原文來源出處,聯係作者進行轉載。